close
"potluck"是到 Ithaca 沒多久就學會的字。
對於留學生來說,偶爾的聚會除了認識人、聊聊天、想想家之外,另外就是打打牙祭-尤其是能吃到想念已久的台灣味~

留學生們習慣以 potluck 的型式辦聚會,所謂的 potluck 在台灣時我從沒聽過,或許也和文化差異有關吧!一開始聽到 "potluck" 時楞了一下,問朋友那是什麼意思,經解釋才知道就是每個參加聚會的人自己準備一道菜到聚會場所(通常是某人家),這樣主人除了提供場地、必要的食器之外,可以免於準備食物的忙碌,而大家也有機會嚐到每個人帶來不同口味的東西。這和在台灣當主人時忙進忙出準備各式食物和菜真的差很多。

雖然說 potluck 有這樣的好處,不過之所以叫 "pot-luck" 不是沒有道理的。當遇到視 potluck 為 "bring anything you don't like to feed others" 的人時,那就真的要有點運氣才不會吃到害你想吐或拉肚子的東西了....

一開始,還是新生時,大概是有 potluck 聚會必到,可是久而久之,慢慢只和固定的一群人聚,除了志同道合之外,當然有一部份原因也是「食性」類似.... 因為想念台灣的小吃,我們開始做肉羹、肉圓、胡椒餅、中秋節時做月餅、端午節時包粽子....偶爾也做些從實驗室外國人那兒學來的外國美食,讓聚會更有意思!

回來台灣之後,偶爾還會想起在 Ithaca potluck 時吃到的怪東西,下個星期六,中秋節前夕,將在家裡舉辦自己在台灣的第一次 potluck,希望一切順利呢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m3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